!DOCTYPE html> ST澄星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_开云官网-开云平台官网入口-开云官网最新版

产品中心

ST澄星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开云官网    发布时间:2024-01-23 23:33:24

2022年,公司上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咬定目标攻坚克难积极进取,报告期内实现出售的收益...

详情介绍

  2022年,公司上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咬定目标攻坚克难积极进取,报告期内实现出售的收益453,755.32万元,同比增加36.12%;实现净利润78,036.36万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2,142.86万元;扣非净利润27,880.62万元,同比增长323.49%;实现每股盈利0.79元;公司营业收入及扣非净利润创二十年来新高。2022年,公司股票价格最高达18.66元,市值首次冲破百亿达到123亿元,年内股价最高涨幅达到229.68%。

  2022年,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带来对磷系产业链相关这类的产品需求激增,以及受政策限电管控、安全环保检查和生态文明要求的严格执行等因素的影响,黄磷价格持续保持高位态势。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同心协力,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充分的发挥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弥勒工厂、宣威工厂、雷打滩水电站较大幅度超额完成年度利润目标指标;报告期内,公司股票顺利撤销了退市风险警示;澄星股份获评无锡市商业机密保护示范企业称号;弥勒工厂获评省级专精特新“成长”企业称号;宣威工厂、弥勒工厂双双获评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弥勒工厂获评2022年度工业与信息化部的“绿色工厂“称号;江阴工厂一次性通过二级安全标准化现场审核。

  目前我国磷化工产业已形成以磷复肥为基础、黄磷深加工和磷酸盐精细化为主导、无机磷化工和有机磷化工相配套的现代磷化工产业体系。磷化工上游为磷矿石,中游为黄磷、磷酸,下游为各种含磷的终端产品。

  公司所处行业为精细磷化工,精细磷化工产品属于工业生产原料和日用消费必需的原料,对发展农业意义重大,且在日化、电子等方面用途广泛。目前精细磷化工与16个科学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国民经济中具备极其重大作用的一个行业。近年来,高纯磷酸盐、特种磷酸盐、功能磷酸盐、磷化工材料等,在尖端科学、国防工业等方面又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磷化工产品。伴随着下游产品需求的稳步增长及运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精细磷化工行业面临广阔发展前景。

  全球磷矿石基础储量约700亿吨,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磷矿资源大国,约33亿吨,在规模上仅次于摩洛哥。从地域分布来看,云贵川鄂四省的总储量超过全国基础储量的85%以上,从而形成“南磷北运,西磷东调”的基本格局。

  为了优化供给结构,近几年国家以资源税改革以及环保督察的方式,规范化、严格化磷矿开采程序,致使行业企业限产减产,磷矿石供给端不断收缩。同时,磷化工属于高污染行业,国内小规模磷矿产能在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的环境下相继出清,小型矿山逐步退出,行业资源逐渐集中化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16年以来,我国磷矿石产量大致呈下降趋势,从2016年末的1.44亿吨下降至2021年末的1.03亿吨,下降幅度达到29%。报告期内,国内磷矿石生产企业开工率明显提升,市场供给有所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2月我国磷矿石累计产量为10474.5万吨,同比2021年1-12月累计增加184.6万吨,增幅1.79%。

  报告期内,以云南28%磷矿石车板价为参考,1-12月份,我国磷矿石价格持续上涨,年内高点为970元/吨,相比年初上涨73.2%。2022年磷矿石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的原因主要为:(1)磷矿石新增产能多为自用,配套企业下游产品生产,加上部分省际流动限制政策,导致市场中磷矿石外售量较少;(2)化肥需求刚性不减,新能源材料(磷酸铁等)新增落地产能较多带来增量需求。

  在新能源车和储能双轮驱动下,锂电池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上游磷矿石的需求有望持续快速增长。磷矿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缺乏相应的替代品种,已被国务院批复为战略性矿产,磷矿资源可持续开采年限逐渐缩短,稀缺性日益明显,在供应偏紧的现状下,磷矿石价格未来将会不断攀高。

  黄磷是生成高端磷系列化工产品的重要基础工业原料。国内黄磷产能主要分布在云贵川鄂四省,云南是我国黄磷产能最大的省份,占全国总产能50%以上。2022年,我国黄磷价格处于历史高位,黄磷企业生产积极性高,黄磷产量有所提升。报告期内,国内黄磷产量约84万吨,总产能约144.85万吨。开工方面,因黄磷价格高位,企业利润空间充足,黄磷企业开工率在57.99%附近,较2021年提升约1.96个百分点,全年维持在较高水平。就产量来看,2018-2019年我国黄磷产能、产量以下滑为主,而2019年受到环保风暴影响,各地区企业开工下滑明显,贵州地区企业自7月份开始几乎全线停产,云南开工也受到较大影响,产量下滑明显。2020年-2021年环保因素影响减弱,企业基本能维持正常生产,随着市场恢复及云南地区进入丰水期等,黄磷企业开工逐步提升,市场供应较2019年明显增加。

  报告期内,国内黄磷市场呈震荡走势为主,年内最低点出现在8月初为24500元/吨,最高点在5月中下旬为39000元/吨。上半年国内需求市场表现强劲,对高价原料接受度高,部分下游企业利润空间大、开工负荷高,对黄磷市场需求稳定;另一方面,原料磷矿石价格持续上行,成本支撑强劲,且因黄磷价格波动幅度大,企业采购多以大量订单为主,使黄磷市场处于供应紧张状态,价格持续上行。至6月份,下游产品开工负荷明显提升,市场低价竞争激烈,下游企业为降低成本转而压低原料价格,黄磷市场价格开启持续下滑之路,至8月份黄磷价格触底反弹后,市场继续震荡运行。

  近几年,随着大气治理、三磷整治、限电等政策的推进,对黄磷生产企业开工率产生较大的影响,一些产能已逐步退出;另外,高耗能企业执行差别电价政策逐步落实,黄磷生产原材料焦炭、磷矿价格的不断攀高,致使黄磷生产成本不断提升,预估未来黄磷价格将会一直在高位运行且供应会持续偏紧。

  磷酸是含氧酸中最重要的一种,主要用于工业、食品、电子、制药等行业,也可用作化学试剂。磷酸作为磷化工产业链最重要的中间体,根据纯度及含杂质量不同,可分为电子级、工业级、食品级等。

  报告期内,国内磷酸产能相较前几年的弱势局面呈现明显上涨的状态,截至年底,行业总产能提升至530.7万吨,产能增速达18.72%,产能增速现高增长态势。同时,2022年我国磷酸年度总产量预计在250.22万吨,同比提升18.59%,月均产量提升至21万吨附近。

  报告期内,受成本和供需面影响,国内磷酸市场呈震荡运行态势。2022年中国江苏地区热法磷酸价格收于9550元/吨,较年初价格下降25.78%,2022年度均价为10485元/吨。湿法净化酸价格收于9100元/吨,较年初下降11.65%。

  磷酸生产主流工艺分为热法磷酸和湿法磷酸。热法磷酸是采用黄磷燃烧水合的方法产生,此种方法生产出磷酸纯净度高,不需要繁复的除杂工艺,但由于原材料为黄磷,成本高耗能高;湿法磷酸是采用硫酸酸解磷矿石的方法,依托于制肥产业链,将酸解之后的粗制磷酸进行后续复杂的除杂、萃取等一系列的净化操作之后,可以产生纯净度相对较高的湿法净化磷酸,此种方法和热法相比成本偏低,但纯净度仍然与热法磷酸有较大差距,所以湿法磷酸下游主要应用于磷肥、工业级磷酸和磷酸盐;热法磷酸下游可以用于高附加值的电子级、食品级磷酸和磷酸盐。

  电子级磷酸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精细磷化工产品,电子级磷酸纯度要求最高,杂质含量以ppm计,与普通工业磷酸的应用不同,它是芯片制造的重要辅助原料,主要用于半导体晶圆蚀刻,价格是普通工业级磷酸的近三倍,被称为磷化工“皇冠上的明珠。电子级磷酸主要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IC)、薄膜液晶显示器(TFT-LCD)、半导体等微电子工业,主要用于芯片的清洗和蚀刻;还可制备高纯磷酸盐。随着芯片制程的不断变小,芯片生产工艺对磷酸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产难度也越来越大。此前电子级磷酸只有美国Chemicabook、德国、日本、韩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可以生产,直到2019年,国内厂家取得技术突破,可以自行生产电子级磷酸,并将产品出口到三星等国际知名芯片制造厂商。

  电子级磷酸是微电子工业中使用的一种超高纯度的磷酸,是重要的湿电子化学品之一。湿电子化学品是电子行业湿法制程的关键材料,对电子元器件成品率、电性能和可靠性有重要的影响。据BCCresearch及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有望突破80亿美元,中国湿电子化学品市场或将突破235亿元,2020-2025年全球及中国湿电子化学品市场CAGR将分别达7.1%和16.5%。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有望达到624万吨,2020-2025年CAGR达10.5%。

  工业磷酸主要用于电镀工业、医药工业、磷酸盐工业及冶金工业等。工业磷酸纯品为无色透明黏稠状液体或斜方晶体,无臭,味很酸;市售磷酸含量多为85%,是无色透明或略带浅色、稠状液体。工业磷酸的生产方法有湿法和热法两条路线。热法磷酸以黄磷为原料,经五氧化二磷、通过水合得到磷酸。由于热法磷酸以高能耗的黄磷为原料,生产成本较高,但可以直接得到高纯度磷酸。湿法磷酸生产工艺与生产磷肥的工艺类似,用硫酸分解磷矿粉,过滤分离出粗磷酸,经浓缩、提纯后得到产品磷酸。工业级磷酸的表观消费量在150万吨/年到200万吨/年之间,每年出口30-50万吨/年,是除磷肥外的磷化工下游第二大品种。

  食品级磷酸对重金属元素尤其是砷含量要求严格,要求砷低于0.00005%,主要用于食品行业及其他日用工业中的添加剂。磷酸是人体有机体的基本成分,不仅在骨骼和牙齿中,而且在许多酶系统中。磷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及其重要的作用。人类每日所需的磷酸盐摄入量在1至2克之间。磷酸盐供应不足会导致骨骼缺乏。食品级磷酸用于酸化食品和饮料,它提供浓郁或酸味。各种磷酸盐,例如磷酸一钙,被用作膨松剂。磷酸在牙科和正畸学中用作蚀刻溶液,用于清洁和粗糙化放置牙科器具或填充物的牙齿表面。磷酸也是非处方抗恶心药物的一种成分,这种酸也用于许多牙齿增白剂中,以在使用前消除牙齿上可能存在的牙菌斑。我国已成为全球生产能力最大的食品级磷酸生产国了,我国食品级磷酸产品已满足国内的需要,并且大量出口。2021年我国食品级磷酸产量约168.89万吨。

  2018-2022年中国食品级磷酸出口呈现先降后升的走势。2018年出口量48.52万吨,为近5年高点。2018-2021年下游需求逐年递减,与国内磷酸产量下降及供应量缩减有一定关系。2022年市场开工持续上行及新增产能的释放,以及海运费的下降,使出口量迅速上行。2022年中国食品级磷酸出口增速预计在36.14%,对外依存度大幅增加。

  磷酸盐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无可替代性。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磷酸盐行业呈现出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的趋势。大吨位的普通磷酸盐产品的产量逐渐下降,代之而来的是新开发的新型磷酸盐产品、有机磷化工产品,以满足高端领域的需要;此外磷酸盐产品开始由大众产品向专用化、特种化转变,应用领域更加宽广和专业化。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将对专用、特殊磷酸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磷酸盐产品的生产已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的磷酸盐产量下降,但附加值却越来越高;发展中国家凭借生产要素价格优势逐步占领低端工业磷酸盐市场,部分领先企业正加快向产业高端领域发展。

  磷酸盐大多数都用在洗涤剂、软水剂、有机合成催化剂、食品添加剂、食品保水剂和防腐剂等。细分市场主要分为磷酸钙盐、工业用磷酸钠盐以及其他精细磷盐产品。(1)我国主要的磷酸钙盐主要包括低浓度磷肥产品过磷酸钙,以及饲料级磷酸氢钙(DCP)、磷酸二氢钙(MCP)等。因为在禽畜、水产饲料添加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成为大宗磷酸钙盐产品。我国现有磷酸氢钙企业200家左右,前十名企业合计产量占比为82.2%,前五名企业合计产量占比为55.4%,行业集中度较高。(2)工业磷酸钠盐主要包括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钠、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等产品。三聚磷酸钠是我国产能最高的磷酸盐种类,用于生产洗衣粉、印染助剂、食品添加剂、陶瓷原料分散剂等,具有保水剂、水质软化剂、乳化剂、防腐剂的性质。磷化工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的精细深加工产品领域发展,食品级磷酸钠盐需求量不断增加。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品牌、规模及技术实力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精细化程度高、规模大、产品种类多和技术成熟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形成了食品级磷酸、电器级磷酸、高纯电子级磷酸、牙膏级及医药级磷酸氢钙、磷酸盐和电子化学品等技术含量高,品类丰富的下游精细磷化工产品系列,应用领域广泛。牙膏级磷酸氢钙、磷酸、磷酸盐产品是众多国内、国际知名企业的指定供应商,多年来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国内外战略客户逐渐恢复并增加。

  公司从精细磷化工行业起步,沿产业链向上游的矿山、电力、黄磷、下游精细磷化工系列产品生产、销售,以及集公路、水路、铁路为一体的专用物流网络配套等布局产业发展,能够形成产业链各环节业务协同效应,有能力保证公司稳定的原材料来源和能源供给,可以形成产业链聚合竞争优势,保障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

  近年来公司着重推进磷化工产业转型,加大在设备升级、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安全环保节能方面持续投入,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公司牙膏级磷酸氢钙保持国际先进技术水平,高纯电子级磷酸、电子化学品、药用级磷酸氢钙、复配磷酸盐开发取得良好进展。公司节能增效、环保降耗、循环利用等项目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公司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多年来与国内外众多客户建立了良好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澄星系列磷化工产品得到众多国际知名公司的认证,具有较好的品牌及商誉优势。公司商业信誉卓著,具备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市场基础扎实,营销网络遍布亚欧美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强的国际知名度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公司始终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循环型、综合效益型、和谐发展型”的发展目标,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积极践行生态优先,坚定朝着“绿色化工”“美丽化工”方向努力和转变。近年来公司环保投入数额较大,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先进环保设施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吃干榨净”,做到了经济发展讲循环,循环之中讲经济,子公司宣威磷电和弥勒磷电两个黄磷工厂已连续多年被评为“能效领跑标杆企业”、“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

  磷化工上游为磷矿石,中游为黄磷、磷酸,下游为各种含磷的终端产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磷化工行业已形成以磷化肥为基础、黄磷深加工和磷酸盐精细化为主导、无机磷化工和有机磷化工相配套的现代磷化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了科、工、贸、产、供、销为一体的完整配套的磷化工生产体系,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趋于合理,国家通过确立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磷矿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换代,使得行业内具备规模优势并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及成本优势的矿电磷运一体化企业将赢得发展机会。

  我国是磷资源大国,也是磷化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已具备进一步产业集聚化、集约化和精细化的基本条件。高端磷化工产业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磷化工行业实现由磷化工大国向磷化工强国转变之必然。今后“产业集聚化、集约化、精细化和绿色化”将成为我国磷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2月我国磷矿石累计产量为10474.5万吨,同比增加184.6万吨,增幅1.79%;价格持续上涨,年内高点为970元/吨,相比年初上涨73.2%;磷矿石将维持供应量且价格高位运行的状态。报告期内,国内黄磷产量约84万吨,总产能约144.85万吨;黄磷市场呈震荡走势为主,年内最高点在5月中下旬为39000元/吨,最低点出现在8月初为24500元/吨,价格中枢不断下移,随着差别电价政策逐步落实及原材料价格等成本要素不断攀高,未来黄磷利润将进一步压缩。2022年我国磷酸年度总产量预计在250.22万吨,同比提升18.59%,受成本和供需面影响,国内磷酸市场呈震荡运行状态趋势。2022年中国江苏地区热法磷酸价格收于9550元/吨,较年初价格下降25.78%,湿法净化酸利用技术及成本优势不断蚕食热法磷酸市场份额,未来这一趋势将加剧,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级磷酸等高纯化磷产品及磷基电子化学品将拥有较好的护城河及附加值。磷酸盐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不可替代性,目前磷酸盐产品的生产已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的磷酸盐产量下降,但附加值却越来越高,未来我们要加快向产业高端磷基盐类产品、新能源及新材料领域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着重在产品高纯化、差异化、有机化、新能源及新材料等方向加大研发投入、产业布局及合资合作,立足打通夯实“矿电磷运”一体化发挥产业聚合优势,努力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创新体系,始终坚持旗下产业“一盘棋、一体化、协同发展”。

  1、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深入贯彻实施“矿、电、磷、运”一体化运行模式,用科研创新构筑技术研发体系。

  2、公司的发展规划是紧紧围绕产业链布局,切实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打通“矿电磷运一体化”价值链,积极发展更高等级、更高的附加价值的磷化工产品体系,推动公司向更优估值模型转变。强化生态建设,狠抓安全环保、促进节能减排,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精细管理,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激发企业活力,努力提质增效,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确保广大股东和员工利益稳定可持续。

  2023年,公司经营管理层力争实现计划营业总收入48亿元,计划营业总成本40.50亿元,三项期间费用控制在3.50亿元以内。

  1、国内实体企业尤其化工类企业发展环境和监管要求越加严苛,行业整合和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强,公司所属磷化工行业持续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随着湿法磷酸精制工艺技术的进步,对公司的热法磷酸市场冲击加剧,公司面临的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更加急迫。

  2、公司是精细磷化工企业,在上游产品黄磷成本构成中,磷矿石及电耗占比较高,尽管公司加大了原辅材料及电能的自给能力,但原辅材料、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仍会对公司业绩带来不确定性影响。

  3、公司及重点子公司属于磷化工生产型企业,对安全、环境保护要求较高。随着中央环保督查力度持续加大,产业政策调控力度增加,行业治理进入常态化,对公司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面临的安全环保挑战性较大,在环保方面的投入成本也进一步增大。

  2023年面对形势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高标准的安全环保要求,公司董事会将坚定信心,站位全局,攻坚克难、积极担当,全面提升抵御政策风险与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规范运作、科学决策,突出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充分发挥公司的行业优势和产业链优势的同时借力国家产业政策,谋求并探索进一步做优做强的发展思路,坚持讲效益、讲效率、讲成果,为公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不懈努力,坚定朝着“绿色化工”方向前进,早日实现建设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ST澄星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Copyright © 2017-2020 开云官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35002号-2

在线客服

关闭

客户服务热线
18638267171 1589011869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二


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